close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再談陽岱鋼跑壘爭議/跑壘學問大動腿也動腦

世界12強棒球賽台灣首戰失利,賽後我在【民報】球評專欄指出8局下陽岱鋼的跑壘「誤判」且「失當」,導致台灣失去追平比數的大好機會。文章刊出後,不少球迷及網友持反對意見:有理性辯論互相交換看法,也有冷嘲熱諷以及惡意攻訐。棒球是我熱愛的運動及興趣,棒球書寫與基層教練也是我近年的主要工作,「歡喜做,甘願受」,既敢提筆為文,就該有接受他人批評指正的雅量。

?

陽岱鋼賽後在自己的臉書說「球進右外野手套絕對要回壘」「這種高水平比賽不會奢望對手漏接」言下之意,他認為當時跑壘沒犯錯,先回二壘是正確的,而隊友高國輝也發言力挺他的判斷。許多球迷或以當事人說法為準,或認定自己的棒球知識較為高明,因而指責我「胡言亂語」,甚至要求我撰文道歉。

?

陽岱鋼是台灣目前最優秀的旅外職棒球員之一,此次他不顧球團反對,堅持代表國家參加12強賽,精神令人欽佩,尤其他還特地「加碼」回饋國人,只要台灣贏一場,他就捐出10萬做公益,更讓球迷感動。他首役演出相當亮眼,首打席開轟追平比數,4打席兩次上壘,6局上半2出局,一、三壘有人時,精采接殺牆邊飛球。

?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2016【信貸房貸意思超容易的汽車貸款方法】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2016

所謂「一碼歸一碼」,陽岱鋼愛國舉措是一回事,球場內表現又是另一回事。攻守俱佳,大家不吝給予讚賞;跑壘失當,他人也可批評檢討。好不容易等到網路上出現影片,慢動作分格一再重看,我依然覺得那是一次「不當」的跑壘。(正式棒球記錄上的失誤,只有守備方面,並無打擊及跑壘的失誤)

?

跑壘進退有其依據 大聯盟球星也會犯錯

當打者踏上壘包成為跑者後,一連串複雜的問號環環相扣:幾出局?幾壘有人?站在哪一壘?離壘距離多大?對方守備如何站位?打者是誰?好壞球數多少?是否配合戰術(盜壘、打跑、跑打、觸擊…)?比數多少?打到第幾局?當球一打出,跑者也要從球的飛行樣貌與落點位置立即判讀做出回應:前進、後退、先進再退、先退再進……。跑壘是一項困難的技藝,即便是最高層級的大聯盟球星在重要賽事,也難免會犯錯。

?

跑壘之法有其正道可循,只是國內中文著作不多,美、日教材其實不少,拜科技之賜,網路上也有許多資料。我會質疑陽岱鋼的跑壘有誤,主要是多年研讀的相關論述皆與他的跑法相左。以我收藏這本由美國棒球教練協會(American Baseball Coaches Association)出版的《棒球策略》(Baseball Strategies)為例,在進攻篇的第五章〈跑壘策略〉,該章作者霍爾(Danny Hall)以完整圖文介紹各種跑法,在該書第80-82頁詳述「跑者在二壘、出局數少於2人、打者擊出可能遭到接殺的外野飛球」,跑者該如何因應。[nop]圖一 「跑者在二壘、無人出局、打者擊出可能遭到接殺的外野飛球」,跑者因應之道。 ? ? ? ?[/nop]

無人出局時。(圖一)跑者應先回踩二壘。若確定外野手接不到飛球,則開始跑向三壘,是否衝本壘,以回傳球遠近而定;倘該球可被接到,則視情況盡可能汽車貸款信貸房屋買賣任何問題免費諮詢前進到三壘,形成1出局、三壘有人,利於得分的好時機。[nop]

圖二 「跑者在二壘、1人出局、打者擊出可能遭到接殺的外野飛球」,跑者因應之道。 ? [/nop]? ? ? ?

已1人出局,(圖二)也就是陽岱鋼當時的出局數。霍爾認為跑者應盡可能「遠離」二壘,但外野手接到該球時,也要能及時回踩二壘避免遭雙殺。在飛球降落之前,跑者在壘間停住腳步、重心保持平衡(不趨向二壘或三壘)。只要外野手「可能」接不到球,跑者都該「保持」離壘狀況;若外野手「無疑」可接獲該球,則先回二壘,再視情況是否前進三壘,基本前提是絕不能讓第3個出局數發生在三壘而結束該局。

?

在PBI網站(Pro Baseball Insider)也有專文探討跑壘,第5項要訣教導跑者如何在二壘時解讀各式來球(batted balls)。觀點與霍爾大致相同,但此文作者認為1出局時若飛球遭接殺,人在二、三壘中間的跑者回到二壘即可,不用試圖前進三壘,因為2出局後,跑者在二壘或三壘差異不大,萬一衝三壘時遭刺實在得不償失。他也強調要有積極搶分的準備:當外野手失誤或漏球,跑者就能回到本壘得分。

?

陽岱鋼跑壘真沒瑕疵?

仔細觀看比賽精采回顧(影片2:18-22),當林智勝擊出右外野「深遠」飛球時,看著球的陽岱鋼離壘「過短」距壘包只有幾步(影片2:19,離壘大小應視球的遠近來調整),在球降落之際,他已轉身回壘(影片2:21),可見他當時判斷右外野手可接到該球,因而決定趕緊回壘再衝三壘。「這種高水平比賽不會奢望對手漏接」事後他如此解釋,但當天台中洲際球場上空風勢極強(由左往右吹,台灣2支右外野陽春砲皆是藉由風力,幸運地彈在全壘打牆上跳出場外),整晚鎮守中外野的陽岱鋼應該知道風勢會改球的飛球路徑。

?

他在6局上半那次精采守備(影片1:45-51),原本球是擊向左外野,卻被強風吹向左中外野,若非陽岱鋼躍身接球,那球會落在牆上形成二壘安打。相同條件,林智勝所打的飛球,讓荷蘭右外野手一路後退並且左移,直到右外野邊線內的牆邊,雖然球進手套,但整個身體已往後面的牆上撞去,結果球掉出來,人也四腳朝天。若陽岱鋼判斷更精準、頭腦更冷靜,當時最佳策略應停在壘間觀望,而不是如他所言「球進右外野手套絕對要回壘」,因為這球即使沒從手套中掉落,陽岱鋼也有充足時間回到二壘,而且從畫面中也看不到游擊手在二壘旁補位。可惜陽岱鋼「很早」就採取保守的跑法:離壘不遠也很快回壘,並試圖在2出局時進佔三壘;否則8下台灣有機會跑回第4分。

?

不少人認為無法追平比數的真正關鍵不是陽岱鋼的跑壘,而是4、5兩棒林泓育及林益全在1出局,二、三壘有人時,兩人均無功而返。不過,正因為他倆始終打不進分數,所以陽岱鋼那次跑壘才格外使人惋惜;若他們能夠建功將他送回本壘,陽岱鋼是否停在三壘,根本無傷大雅。這個道理就如同守備上的失誤,如果失誤不影響失分,很少有人會責怪球員出包;萬一失誤釀成掉分,特別是攸關勝負的分數,賽後報導及評論必將大書特書。

?

出局數及壘上狀況決定得分期望值

另外關於兩出局後跑者在二壘或三壘,影響不大的見解,也有部分球迷深信絕對有差,他們認為人在三壘,發生暴投或捕逸可趁機得分,有時短程一安也未必能將二壘跑者送回本壘。數字會說話,參照大數統計所算的得分期望值矩陣表(Run Expectancy Matrix,圖三),同樣2出局,三壘有人比二壘有人多5%左右,換句話說,100次會多得5分,若將躁進死在三壘的出局數考量在內,區別真的不大。特別是如陽岱鋼之類的快腿跑者,差異更小。

?

我們也可依得分期望值來評斷陽岱鋼的跑壘判斷。若他成功搶回本壘而林智勝上到二壘,出局數仍是1人,根據1993-2010年的統計,得到1分後還有0.721分的可能性;但最後他只停在三壘,加上二壘跑者的得分期望值是1.447,得分機率相差2成74。當然他有可能在本壘前遭刺殺,得分期望值將銳減為0.348,但重點是當時只差1分且是球賽晚局,有希望追平比數,理應好好把握,否則機會往往稍縱即逝。

?

所有國人皆相信本屆代表隊的所有成員定然全力以赴,為台灣最重要的棒球運動爭取最高榮譽。這群球員均是國內外職棒球界的一時之選,但球賽難免仍有各式各樣的守備失誤、跑壘誤判,甚至教練團的指揮調度也值得商榷,無人會刻意苛責怪罪這群肯為國家付出的教練及球員,但檢討與批評常是進步的動力。事實上,以往台灣棒球在國際賽的烏龍跑壘屢見不鮮,不時出現令國人扼腕的遺憾場面。跑壘回家,方能得分,跑壘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相對於投、打、守,跑壘技巧較為國人所輕忽,與外人相較,我們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nop]

圖三 得分期望值矩陣表,壘上有人及出局數的各種狀況(base/out state)共24類,分別有不同的得分期望值。[/nop]

[nop]比賽精采回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p]

?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15333312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royjo47 的頭像
    troyjo47

    台灣痞客?

    troyjo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